➤正在思考的?
上週六我剛結束《原子時間》的共讀吧聊書直播。當天有個問題,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被問到:
「在面對很多想做的點子。但不知道該先做哪一個?」
這一題真的蠻難的。因為我覺得自己也是還在鍛鍊學習中。拿捏得也還不爐火純青
那時候我的答案是
1.盡量以做一次有兩個以上效益的選擇為優先
2.現在做跟以後做,有沒有差別,用這個來幫助自己區分
後來想想,還可以再補上一個
決心為自己堅持一段時間
你享受過程,更開心看到好結果
但同時倘若失敗了,你也願意全然概括承受的選擇
➤正在輸入的
剛好ACCUPASS活動通提問有一題:
「會想辦這個共讀吧的原因是什麼?」
我的回答是:
「因為,輸出,就是最好的輸入。而輸出後的思想交流,又迎來更高效的輸入。」
超脫書本之外的提問
都能讓我們用最棒而最深刻的方式
再次內化、連結好書與人生
並建立起共讀者的共鳴
網路時代,可以讓我們有電腦、有網路
就能完成一個高效有意義、有價值的共讀讀書會
➤感謝他人一件事
➤正在思考的?
去吃喜酒時,我的65歲阿姨,巧遇了她50年沒見的國中同學
那位國中同學第一句話是:
「哇妳怎麼變這樣?」
我當下聽到,覺得會心一笑
就像在看一些兒時偶像,看到現況照片時,補上一句說,她怎麼變這麼老!?
(因為我們也老了呀!)
而第二個讓我思考的是:
50年的人生遊戲
你希望相信什麼、帶來什麼、留下什麼?
就像職場上說:
「你的工作資歷是1 個10 年,還是10 個1 年?」
不是時間長就會變好。而是刻意練習、實踐信念。
感謝阿姨跟這位同學,用最直接的畫面,教我思考。
➤正在輸入的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.Herder/posts/10209401273505013
#如何面對你生命中的王八蛋們 何則文
上站長路克的 #人生加速器時
站長也提到了「情緒能量銀行」的概念
如果把你的精神能量變成一個視覺化的容量空間
覺得人生窒礙難行
通常都是因為背了太多「負擔」
而讓你剩下可自由運用的能量寥寥無幾
這些負擔,有看得見的現實壓力
也有看不見的那些情緒創傷
或是那些放在心裡沒倒
累積到定量,就會膨脹爆破的垃圾
而則文這篇也讓我有更深的啟發
年輕時總是想「證明」些什麼
那個證明背後
就是想起來都還會痛
一句瞧不起、惡毒的辱罵
但更多時候,盲目地吸收了這些能量
就像是用別人的錯誤,來懲罰自己
身心靈都會有長遠的負面影響
就像則聞這篇提到的範例
烏鴉喜歡騷擾老鷹,但老鷹根本不理會
而是讓自己飛得更高,到烏鴉飛不到的高度
回到自己身上
覺察情緒之後,我們會發現
每個當下,你是有選擇的
而唯有超脫,才能擺脫情緒迴圈
超脫的方式
就是不為證明、不把垃圾放在身上
全然的投入當下,活出更好自己
➤感謝他人一件事
➤正在思考的?
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。
那些過去的「點」不那麼重要,卻也很重要。
不那麼重要,就是因為它是人生中的一件事。維度拉大來看,就顯得常態而渺小。
真的很重要,是因為我們做的每個選擇,也都播下了未來的種子。
表妹結婚,也順帶和同輩的表弟妹們敘敘舊。
說是敘舊,但那些舊,正是如今陌生彼此,當時共同的回憶。
也因為當時回憶,所以觀感會留下來,同時又在目前的相處中,加入了新的觀感。
Sarah的洞察力直播,也讓我感到驚嘆。因為Sarah眾多歷練與經驗,加上自身有意識地覺察與精進、專業以外的觸類旁通、讓專業成為了卓越。
卓越,是因為你在專業基礎上,加入了自己的獨門醬汁。而涓流,終將匯聚成江河。
想想自己,累積了35個年頭。錯犯了不少,但也學了一些東西。
下一步,是該聚焦累積,來卓越一下了。
➤正在輸入的
Simon Sinek,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他著名的黃金圈理論。
我特別喜歡他的《找到你的為什麼》與《無限賽局》
這個「笨蛋心態」影片,不是什麼高深學問。
但這樣的「不恥下問」,卻讓我反思了一下。
之所以不問,是因為怕看起來很弱、很笨、有損形象…
而這些所有會「恥」的東西,就等於有something to lose。
當你有了包袱,你會寧願裝B,也不想開口問,來解決問題。
因為裝B,和其他人一樣,是安全的。
開口問打破寂靜,當第一個是不安全的。
更何況,如果你想太多,還會擔心對方會不會不耐煩
或把我提問,當成對他個人的挑釁?
然後想想自己,要有飛躍性突破
往往都來自於問答的交流
反之,把一些成見和框架放在身上:
「一聽到什麼,XX就是XX啦!」
「他這麼年輕,憑什麼我要聽XXX的」
如果不適度調整自己到歸零心態,那就是讓自己糾結在虛幻的「恥」。
或是所謂的面子、身分、尊嚴的問題。
提醒自己。Nothing to lose才有空間Earn something。
➤感謝他人一件事
➤正在思考的?
這周向客戶提案去了草屯,來回我們搭了LINE TAXI,遇到A、B兩個司機。
A是退休後人生無聊到來開計程車;B是40歲當到最高主管,卻被家族企業踢出公司。
A曾經買了一艘船,有漁民執照、嚮往大海。卻在幾天後,覺得好孤單,想回到人群。
B被驅逐後,在家裡喝酒了兩年走不出來。因為那些輝煌、累積和重心,都崩塌不復返。
從找不到工作,到找到開車這份重建自信與價值的工作 (感受得出來)
兩種人生,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裡,讓我重新跳出框架,給我很大的省思
如果退休就會無聊,那麼一昧地追求早日退休,或許不是一個好目的
公司的遊戲,就是這麼殘酷。而關鍵是,我們有沒有為自己準備、累積些什麼?
➤正在輸入的
The Best Book I’ve Ever Read about Making Money
偶然YouTube推薦了給我這個影片。作者為這本書
The Millionaire Fastlane: Crack the Code to Wealth and Live Rich for a Lifetime
很快速地做了書摘。 19分鐘的影片,卻像是醍醐灌頂。書中內容有些精闢、有些有爭議,而讓我每每深思。
感覺又回到了入學第一天的新生一樣。很是過癮。
像是Switch from being a consumer to a producer。也就是如何從消費者心態,轉換為生產者心態。
以及,大家都想一夜致富。但書中說的百萬富翁快車道的「快」,指的以十年為單位的努力。需要建立一個財富樹系統,才可以讓你從一般上班族/接案工作者的慢車道。切到做少賺多的快車道。
而作者的類比舉例與反思對照。條理有序卻又配著手寫筆記、親和自然的風格,我覺得也是一大看點。
還有很多想法與感想,但感覺需要點時日,配合自己的實踐,才能慢慢消化沉澱。有朝一日,期許自己能站在快車道,來回頭分享這本書。
➤感謝他人一件事
剛剛提到的B司機吧。
因為有碰過那種人生掉到谷底的經驗,知道爬起來是很不容易的。
而每一次再跌下去,爬起來與堅持相信自己的勇氣。有時,也是需要一點外在的光芒。
B司機的由內而外,從毀滅中重生的自信。深深激勵了我
剛好配合暢哥在文章提到的歸零心態。
『0 → 1 → 2 → 3 → 0 這樣。人生其實就是一直在「疊代」,只要你認真活過,不怕失敗的去嘗試,你的地基就越來越高,成就也跟著變高。』
當你坦然面對,放下包袱,就是重生的開始。
➤啟發的一句話
“Just go for it,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.”
延續上段的歸零心態。很多你以為的框架、限制、情緒,都會在全然接受後,煙消雲散。
勇氣,就是你知道你會害怕恐懼,但你願意全然面對、概括承受所有發生的一切
➤一個新發現
為什麼要寫這個?
《一週工作4小時》的作者提摩西.費里斯(Timothy Ferriss)。他有一個著名的5-bullet Friday。每週會整理一篇相對短的「週記」,寄給他的電子報讀者。而身為讀者之一,除了讚嘆他拆解跟萃取複雜事物精華的能力,我也意識到,這樣做的很大好處,其實是能夠讓自己,刻意練習,用簡單的彙整,持續梳理與打磨,那些碎裂發散、過了就忘了的意念與想法。
那麼,何不來邊學邊寫,用7-Bullet Sunday回顧分享我所看到的。也希望以下分享的內容,如果你有興趣或有些想法,歡迎留言或來信,一起交流!